Binzhou University

 

 

 

滨州学院2013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45

 



滨州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北镇师范专科学校;1970年山东财经学院下放到北镇师专办学;1983年更名为滨州师范专科学校,后与滨州教育学院、滨州广播电视大学合并。2004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滨州学院并举办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

近年来,学校党委、行政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自强不息、守正出奇”的学校精神,秉承“明德、砺学、日新、致远”的校训,发扬“求实、严谨、团结、奋进”的校风,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和谐治校“五大战略”,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1210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于201311月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任务。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校面向区域和行业一线,致力于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坚持立足滨州,服务黄河三角洲,面向全省、全国,主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本科专业设置

学校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支柱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并优化专业结构。2013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39,涉及工学、理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见表1-1)。建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4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6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与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21家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逐步形成了结构科学、特色鲜明、以应用型为主的学科专业布局。

1-1 2013年本科招生专业设置情况

序号

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专业数

比例

1

法学

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2

5.13%

2

教育学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

3

7.69%

3

文学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英语、法语

4

10.26%

4

历史学

历史学

1

2.56%

5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应用统计学

4

10.26%

6

工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交通运输、飞行技术、环境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建筑学

16

41.03%

7

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4

10.26%

8

艺术学

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5

12.82%

合计

39

100%

(三)全日制在校生结构和生源质量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959人,其中本科生11389人,专科生6215人,中职生1355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60.07%(详见表1-2)。本科生中,高中起点10348人(其中,与国(境)外大学联合培养267人),普通专科起点1041人。

1-2  在校学生情况

分类

学生数

折合系数

折合在校生数

全日制在校生数

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

普通本科学生

11389

1

11389

11389

60.07%

普通专科学生

6215

1

6215

6215

32.78%

中职学生

1355

1

1355

1355

7.15%

夜大(业余)学生

572

0.3

171.6

/

/

函授学生

3393

0.1

339.3

/

/

合计

22924

/

19469.9

18959

/

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区、市)招生。2013年,录取本科生2868人,其中,在山东省录取2357人,占本科总录取人数的82.18%。另外,招收专升本学生466人。随着区域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学校招生呈现良好态势,2013年,在山东省招生本科专业中,除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外,其他本科专业全部为第一学校志愿录取(详见表1-3)。各省市本科招生录取情况详见表1-4,其中山东省普通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23,高出济南、青岛线37分;普通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91分,高出济南、青岛线40分。

1-3  2013年本科招生录取情况(山东省)

专业

招生

计划数

专业一志愿

实际

录取数

学校一志愿

报考

报考率

录取

录取率

财务管理

87

230

264.37%

95

95

100.00%

车辆工程

25

31

124.00%

27

27

100.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6

91

197.83%

48

48

100.0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6

19

52.78%

38

38

100.00%

法语

20

11

55.00%

21

21

100.00%

公共事业管理

22

16

72.73%

26

26

100.00%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20

15

75.00%

21

21

100.00%

汉语言文学

45

53

117.78%

49

49

100.00%

化学工程与工艺

52

36

69.23%

54

54

100.00%

环境工程

39

13

33.33%

39

39

100.0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37

134

362.16%

42

42

100.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5

26

104.00%

28

28

100.00%

建筑学

35

50

142.86%

35

35

100.00%

交通运输

70

26

37.14%

71

71

100.00%

历史学

16

4

25.00%

18

18

100.00%

秘书学

37

7

18.92%

37

37

100.00%

能源化学工程

35

8

22.86%

35

35

100.00%

社会工作

18

4

22.22%

18

18

100.00%

生物技术

27

13

48.15%

27

27

100.00%

食品质量与安全

40

15

37.50%

40

40

100.00%

市场营销

55

47

85.45%

64

64

100.00%

数学与应用数学

49

30

61.22%

50

50

100.00%

思想政治教育

28

14

50.00%

28

28

100.00%

通信工程

49

33

67.35%

54

54

100.00%

土木工程

65

145

223.08%

70

70

100.00%

小学教育

32

31

96.88%

32

32

100.0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6

5

19.23%

26

26

100.00%

学前教育

28

29

103.57%

28

28

100.00%

应用化学

26

16

61.54%

27

27

100.00%

应用统计学

23

11

47.83%

23

23

100.00%

英语

107

138

128.97%

113

113

100.00%

油气储运工程

35

18

51.43%

35

35

100.00%

财务管理(合作办学)

100

15

15.00%

100

15

15.00%

飞行技术

160

160

100.00%

160

160

100.00%

音乐学

130

123

94.62%

123

123

100.00%

舞蹈学

40

37

92.50%

37

37

100.00%

体育舞蹈

40

42

105.00%

40

40

100.00%

健美操

30

32

106.67%

30

30

100.00%

体育教育

160

144

90.00%

160

144

90.00%

美术学

120

183

152.50%

130

130

100.00%

视觉传达设计

50

76

152.00%

50

50

100.00%

环境设计

100

154

154.00%

100

100

100.00%

说明:本表不含春季高考录取数据。

1-4  2013年各省市本科招生录取情况

省份

录取数(人)

批次最低

控制线

文科

理科

当年录取

平均分数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最高分

最低分

控制线差

最高分

最低分

控制线差

文科

理科

安徽

8

64

498

429

510

498

0

461

446

17

503

450

甘肃

17

26

451

430

461

438

-13

457

412

-18

447

432

贵州

14

27

446

360

471

449

3

404

360

0

458

376

河北

6

14

511

478

531

525

14

510

502

24

527

506

河南

13

37

465

443

495

471

6

488

461

18

479

466

黑龙江

5

15

424

437

462

426

2

500

445

8

441

458

湖北

6

19

480

462

503

480

0

520

462

0

484

484

湖南

5

5

502

423

518

504

2

428

424

1

513

426

吉林

7

13

401

421

436

408

7

475

422

1

419

446

江苏

10

10

299

312

301

300

1

316

314

2

301

315

江西

3

7

484

456

488

485

1

504

466

10

486

470

辽宁

5

5

499

470

530

512

13

522

474

4

522

488

内蒙古

15

35

409

399

445

414

5

452

400

1

426

432

山东

501

1078

486

451

568

523

37

534

491

40

524

498

山西

3

27

459

440

489

486

27

482

448

8

488

454

陕西

5

5

486

435

519

490

4

453

445

10

507

449

上海

3

2

403

331

410

404

1

335

310

-21

406

323

四川

5

5

505

492

532

505

0

514

503

11

519

507

天津

11

14

474

436

482

474

0

445

436

0

476

440

浙江

15

20

468

438

537

530

62

512

500

62

534

505

重庆

2

3

499

462

503

503

4

509

465

3

503

480

说明:本表不含提前批次、春季高考、艺体类录取数据。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学校牢固树立教师是办学第一核心资源的理念,坚持引进、培养、提高相结合,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271人,专任教师86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45人,副高级职称181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6.16%;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6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64%(详见图2-12-22-32-4)。近年,先后有256名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锻炼,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224人。聘请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校外教师170人,聘请校外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9.68%。主讲教师800人,其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767人,占主讲教师总数的95.88%。专任教师中,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92.86%

 

2-1 职称结构比例图                 2-2 年龄结构比例图

    

2-3 学位结构比例图                2-4 学历结构比例图

学校注重教师培养培训,着力提升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初步建立起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6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6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7个,兼职研究生导师31人,滨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16人。

(二)生师比

学校有专任教师864人,外聘教师170人,折合教师总数949人,折合在校生总数19469.9,生师比为20.521详见表2-1)。

2-1  生师比

专任教师

外聘教师

本科生

专科生

夜大

学生数

函授

学生数

中职

学生数

864

170

11389

6215

572

3393

1355

折合教师数:949

折合在校生数:19469.9

生师比:20.521

(三)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统筹安排经费预算支出,逐年增加教学经费投入,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2013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165.96万元,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901.80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94.54万元(不含校外教学专项拨款),生均本科实验经费97.07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29.32元。

(四)教学条件及其应用

学校拥有教学行政用房建筑面积241257.9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2.7平方米;实验室总面积为35533.1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1.9平方米;运动场面积67531平方米,体育馆面积4680.1平方米。学生宿舍140214.9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7.4平方米。现有各类教室348间,其中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161间,共有座位数26635个,百名学生配备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89.9个。

截止2013年底,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12277.3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305.8元;2013年度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769.9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为16.9%。学校现有教学用计算机4379台,百名学生配备计算机23.1台,满足了教学需要。建有各类实验中心(室)20个,其中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建有工程实训中心等实习、实训场地,满足学生校内实习需要。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与省财政资金支持,加强学校实验实践条件建设,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2个,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6个。

学校图书馆总面积为2.05万平方米,2013年底,馆藏纸质图书147.8万册,电子图书95.6万册,生均纸质图书75.9册,生均年进书量4.2册;订购纸质期刊1848种,拥有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24个(详见表2-2)。

2-2  2013年图书馆馆藏图书、期刊量统计表

纸质图书

(万册)

电子图书

(万册)

纸质期刊

电子期刊

当年文献购置费(万元)

当年本科生借出图书次数总量

当年本科生均图书流通量

其他数据库()

总量

当年

新增

总量

当年

新增

数量()

种类

()

数据库()

期刊

种类

()

147.82

8.11

95.55

5.8

1903

1848

6

28768

500

90324

7.93

18

2013年,投入经费44万元、引进投资430万元进行“数字校园”建设,建有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状态数据库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学生公寓和图书馆无障碍通道管理等系统。截至2013年底,校园信息化建设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拥有主干2000M、桌面接入1000M的校园有线网络和覆盖整个校区、宿舍区的无线网络,并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的统一账号、统一认证。校园网出口总带宽3150M,信息点数9261个,其中无线AP 1310个。拥有Blackboard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平台、视频资源点播平台、大学外语训练平台和虚拟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实时录播等多个应用系统;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和教学资源建设培训,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供了支撑,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学校实施《滨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围绕学校一二三四是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条主线;是坚持校内外、课内外两个结合;是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三大育人平台,实施因材施教,分流、分段、分类三种培养方式;坚持引入、对接、共建三种产学研合作形式;开展创新、创意、创业三类课外教育;是构建基础、专业、实践、综合四大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综合改革、课程质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六大工程,加强内涵建设,凝练专业特色,促进我校本科教学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专业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水平,2013年学校出台了《滨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滨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作,首批立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系级建设专业10个。2013年,学前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飞行技术专业获批教育部第一批“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实现了我校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的新突破。

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飞行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专业立项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环境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生物技术3个专业立项校级“卓工计划”项目。同时积极鼓励各文科专业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与地方合作联合培养卓越人才的培养模式。目前,我校中文系秘书学专业率先实施卓越秘书教育培养计划,立项2013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

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一是推进校企(地)合作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两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的引领示范作用,鼓励组建企业冠名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开展订单培养或定向培养。二是启动校企(地)共建项目。2013年度立项交通运输等4个校企共建本科专业,立项《社区管理学》等9门校企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分室6个,共建实践教学基地8处。三是开展人才交流。我校师资到企业顶岗锻炼或挂职,企业人员到我校授课或承担实践教学指导任务。四是合作开展研究。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研究,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共同申报项目和成果,逐步建立起合作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长效机制。

(二)课程与教材建设

逐步完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综合课程“四位一体”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选修课学分所占比例,人文社会类专业平均达到17.58%,理工类专业平均达到15.98%;实践教学学分所占比例,人文社会类专业平均达到36.69%,理工类专业平均达到32.56%(详见表3-12013年,举办第一届课程论坛,开展教学改革研讨,推广优秀教学成果。开展“优质公选课”项目建设,立项优质公选课90门,不断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通过三大育人平台协调联动,初步构建了各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3-1  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情况

专业名称

学科

门类

总学分

必修课学分

选修课学分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课内教学学分

实验教学学分

课外科技活动学分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所占比例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197

163

34

17.26%

43

127.5

20.5

6

32.23%

社会工作

法学

186

147

39

20.97%

34

114.5

31.5

6

35.22%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工学

189

160.5

28.5

15.08%

31

123

29

6

31.75%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工学

192

166

26

13.54%

31

134.5

20.5

6

26.8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195.5

169.5

26

13.30%

33

134

22.5

6

28.39%

车辆工程

工学

194

166

28

14.43%

35

133

20

6

28.3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199

164.5

34.5

17.34%

33

126

34

6

33.67%

材料化学

工学

196

168

28

14.29%

30

128

32

6

31.63%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

193

167

26

13.47%

32

123.5

31.5

6

32.90%

通信工程

工学

194

162

32

16.49%

32

123

33

6

33.5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189

161

28

14.81%

31

114

38

6

36.51%

能源化学工程

工学

194

168

26

13.40%

32

126.5

29.5

6

31.70%

食品质量与安全

工学

200

160

36

18.00%

31

122

38

6

34.50%

土木工程

工学

202

177

25

12.38%

37.5

129

29.5

6

33.17%

建筑学

工学

229

205

24

10.48%

41

116.5

65.5

6

46.51%

环境工程

工学

196

164

32

16.33%

36

126.5

27.5

6

32.40%

安全工程

工学

194.5

162.5

32

16.45%

35

127.5

25

6

30.85%

油气储运工程

工学

195

163

32

16.41%

37

130

22

6

30.26%

飞行技术

工学

197.5

159.75

37.75

19.11%

39.5

122.3

29.75

6

35.06%

交通运输

工学

190.25

160

30.25

15.90%

30.5

126.8

27

6

30.22%

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学

193

157

36

18.65%

28

140

19

6

24.3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190

161

29

15.26%

32

121.5

30.5

6

32.89%

市场营销

管理学

189

158

31

16.40%

28

123.5

31.5

6

31.48%

财务管理

管理学

190

158

32

16.84%

30

122.5

31.5

6

32.37%

学前教育

教育学

192

159

33

17.19%

44

106

36

6

41.67%

小学教育

教育学

192

152

40

20.83%

44

106

36

6

41.67%

体育教育

教育学

203

161

42

20.69%

40

128.5

28.5

6

33.74%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217.5

177.5

40

18.39%

46

134.5

31

6

35.40%

应用统计学

理学

193

151

42

21.76%

29

136.5

21.5

6

26.17%

应用化学

理学

193

163

30

15.54%

30

121.5

35.5

6

33.94%

生物科学

理学

198

164

34

17.17%

31

118.5

42.5

6

37.12%

生物技术

理学

196

156

40

20.41%

31

114

45

6

38.78%

地理科学

理学

199

165

34

17.09%

30

137.5

25.5

6

27.89%

地理信息科学

理学

201

169

32

15.92%

32

134.5

25.5

6

28.61%

生态学

理学

188

154

34

18.09%

27

124.5

30.5

6

30.59%

历史学

历史学

188

154

34

18.09%

44

112.5

25.5

6

36.97%

汉语言文学

文学

200.5

165.5

35

17.46%

44

122

28.5

6

36.16%

秘书学

文学

189

147

42

22.22%

33

129

21

6

28.57%

英语

文学

191

148

43

22.51%

35.5

137.5

12

6

24.87%

法语

文学

187

149

38

20.32%

29

142.5

9.5

6

20.59%

舞蹈学(体育方向)

艺术学

211

177

34

16.11%

40

140.5

24.5

6

30.57%

音乐学

艺术学

190.5

146

44.5

23.36%

35

131.5

18

6

27.82%

舞蹈学

艺术学

203

169

34

16.75%

46

81.5

69.5

6

56.90%

美术学

艺术学

201

173

28

13.93%

43

91

61

6

51.74%

环境设计

艺术学

191

169

22

11.52%

34

87

64

6

51.31%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191

169

22

11.52%

34

92

59

6

48.69%

艺术设计

艺术学

194

172

22

11.34%

34

89.8

64.2

6

50.62%

说明: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所占比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实验教学学分)/总学分。

学校通过加强项目建设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加大对课程建设经费的支持力度,制定了关于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双语课程等建设实施方案和质量标准,加强了课程建设的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逐步建立起了精品课程培育机制。2012-2013学年开设本科课程总计1744门,其中,省级精品课程38门、校级精品课程58门,校级重点课程88门、双语示范课程29门、案例教学课程45门;本科课程总门次4234,本科生教学班规模结构逐步优化(详见表3-2),教授授本科课程总门次占全校开设本科课程总门次的2.83%;副教授授本科课程总门次占全校开设本科课程总门次的18.14%。加强课程配套教材建设,坚持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需要选用教材,加强自编教材建设,重点支持特色教材、实践教学指导教材的建设。2013年,立项校级教材建设项目26项,出版自编教材7部。

3-2  2012-2013学年本科生教学班规模结构

教学班规模

课程班门次数

比例

30人以下

926

21.9%

30-60

2086

49.3%

61-90

713

16.8%

90人以上

509

12.0%

合计数

4234

100.0%

(三)教学方法和考核改革

学校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研究。公共基础课教学中,鼓励教师采用专题讲座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热点难点问题与实际案例讨论相结合,专题演讲、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专业课教学中,教师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和情景式等教学,重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社会学类课程教学中,采用诊断式教学;在《公共关系学》、《化工设计》等45门课程中重点推广案例教学。通过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教学研究项目立项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引进12门尔雅通识课,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积极参与讨论。在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整合学科导论课为大学新生研讨课,整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为大学IT与研发方法课,增设职业素养模块课程。继续加强过程考核,将讨论、作业、实践过程、平时测验及课堂表现计入总成绩,做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不断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鼓励教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平台、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学平台开展教学,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不断完善“三大层次、五大体系、八大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环节学时学分比例,在各本科专业综合实践模块中增开专业综合课程。

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规章制度逐步规范,实验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进一步整合实验课程,规范实验项目,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组织实验项目更新论证,2013年实验项目更新率超过10%2012-2013学年,各实验中心(室)共开放实验项目842项,开放学生数10970人次,开放人时数98余万,提升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了仪器设备利用率。

2.实习实训

重视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实习实训,与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山东京博控股发展有限公司、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等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23个,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22个。实习工作管理规范,选派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与企事业单位人员共同指导,加强对实习各环节的过程质量监控,保障了实习实训效果。20135月,滨州学院-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3.社会实践

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见”,按照课程化、项目化、全员化的要求,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依托社会实践基地,初步建成了政策宣讲、文化支教、科技支农、绿色环保、文艺下乡等品牌项目。2013年,滨州学院被评为省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8支社会实践团队获省级及以上奖励,指导老师10人次、学生27人次获省级及以上表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滨州电视台、滨州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4.毕业论文(设计)

一是学校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聘请企事业单位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通过开展研究方法系列学习、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指导水平。二是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管理,重点围绕选题、指导评阅、答辩等环节,制定了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践,选题难度适中、工作量适当,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比例达到72.09%。三是组织毕业论文(设计)专项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改进。使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论文进行严格检测,对于重复率过高的论文做出整改、延期答辩直至取消答辩资格的处理。2013年,47篇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7篇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5.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学校搭建科技活动平台,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以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为平台,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2013年,有62个校级项目立项并获得经费支持,内容涉及理、工、农、人文、经管等各领域。二是以学科竞赛和挑战杯系列竞赛为平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每年提供专项经费120余万元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技能大赛。三是以“三创中心”为平台,开辟专门场所,提供专项经费,每年确立一个重点建设主题,支持学生的科技活动。四是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年我校获批5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中创新项目38项、创业训练项目11项、创业实践项目2项。2012年项目结项24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7篇,获得专利13个,获得基因序列登记号1个。

学校搭建文体活动平台,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连续举办了五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和四届艺术展演活动,开展比赛近百项,学生参与数近50000人次。成功举办第四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继承弘扬孙子文化,促进海峡两岸青年一代友好学术交流和文化互动;承办了一系列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教学中心地位日益巩固

校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持续抓紧抓好。学校发展规划、学年度工作计划等都将教学工作列为中心工作,党委会、院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教学工作。从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中破格提拔了6名系(院)副主任,充实了教学管理人员队伍。

落实《滨州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条例》及其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六说六话”活动,深化改革、加强建设、规范管理;各教学单位制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推行学业预警制度和降级制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制定资源配置工作条例及各分项资源配置办法12项,组织实施“十二五”资源配置测算,系统推进资源配置工作。制定《滨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滨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综合改革等“六大工程”。

各级领导班子、各职能部门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加强管理,强化服务,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都把如何服务教学工作和服务师生纳入部门主要工作,进一步明确了部门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定位,切实提高了服务人才培养的水平。

(二)质量监控体系逐步完善

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教学指挥与调控、教学监督、教学评价、信息收集与反馈四个部分构成,基本形成了以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各级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教师和学生多方参与,校系两级协调联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教学监督。一是重视常规教学检查。每学期开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和试卷、实验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专项检查,同时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强化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二是完善教学督导机制。建立了校、系两级教学督导体系,实现了对教学全方位、全过程的指导与监督。三是实行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组织学生开展评教活动,网上评教与面对面评教相结合,定量打分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教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落实领导干部听课制度。五是组建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及提供教学信息。

建立自我评估机制。一是构建由学生评教、专家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四部分组成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二是从目标维度、成长维度、行为维度、绩效维度、机制维度五个维度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核。三是按照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年度考核工作要求,从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管理、教学效果、实验室管理四个方面对系(院)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四是开展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材评估等专项评估,形成自评报告,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和整改。

(三)有效利用质量信息

开展了年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优化数据填报工作流程,顺利完成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采集、审核、上报工作。数据采集结束后形成数据采集分析报告,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通过常规教学监督、教学评价、师生座谈会等多种渠道收集教学工作信息,掌握教学一线情况。对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反馈意见,并通过教学简报、网站、教学工作例会、教学专题会议等方式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分管领导及职能部门,形成了持续改进、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

(四)积极开展整改工作

201210月至201312月,开展并顺利完成了本科教学评估各项整改任务。此次评估整改工作,历经制定方案、实施整改、全面总结三个阶段,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根据教育部专家组提出的6个方面的意见建议,梳理归纳为6大项89小项整改任务,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二是集思广益,研究制定整改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思路、任务措施和工作要求,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三是建立强有力的整改工作领导组织及办事机构,构筑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整改工作体系,为做好整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四是制定整改任务分工及时间表,将各项整改任务责任到人、规定时限,并及时组织督导检查,有效地推动了工作落实。五是制定落实“资源配置工作条例”、“学科建设行动计划”、“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增博计划”等,在基础设施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创造性的工作,本科教学评估整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

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夯实专业基础,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扎实,能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基本技能。近三届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英语四级通过率分别为90%91%86.9%2013届学生毕业率为99.9%,学位授予率为99.2%(详见表5-1,体质测试达标率为94.04%

5-1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

专业名称

应届本科生数

应届毕业生数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应届本科生授予学位数

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思想政治教育

65

65

100.0%

65

100.0%

公共事业管理

106

106

100.0%

102

96.2%

汉语言文学

167

167

100.0%

167

100.0%

英语

350

350

100.0%

350

100.0%

社会工作

38

38

100.0%

38

100.0%

历史学

23

23

100.0%

23

100.0%

学前教育

148

148

100.0%

148

100.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5

35

100.0%

35

100.0%

财务管理

457

457

100.0%

453

99.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3

23

100.0%

23

100.0%

应用统计学

27

27

100.0%

27

100.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19

119

100.0%

119

100.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2

72

100.0%

72

10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12

212

100.0%

212

100.0%

应用化学

69

69

100.0%

69

100.0%

材料化学

23

23

100.0%

23

100.0%

化学工程与工艺

128

128

100.0%

127

99.2%

通信工程

44

44

100.0%

44

10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88

188

100.0%

187

99.5%

生物科学

102

102

100.0%

99

97.1%

生物技术

33

33

100.0%

33

100.0%

地理科学

55

55

100.0%

55

100.0%

地理信息科学

22

22

100.0%

22

100.0%

生态学

24

24

100.0%

24

100.0%

环境工程

46

46

100.0%

46

100.0%

安全工程

51

51

100.0%

51

100.0%

体育教育

154

154

100.0%

152

98.7%

舞蹈学(体育方向)

79

77

97.5%

76

96.2%

音乐学

146

146

100.0%

143

97.9%

舞蹈学

28

28

100.0%

28

100.0%

美术学

128

128

100.0%

127

99.2%

艺术设计

165

165

100.0%

161

97.6%

飞行技术

111

111

100.0%

111

100.0%

交通运输

45

45

100.0%

44

97.8%

物理学

18

18

100.0%

18

100.0%

合计

3501

3499

99.9%

3474

99.2%

学校搭建各种活动平台,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并取得突出成绩。一是学生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电产品设计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3年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特等奖5项、国家一等奖31项、国家二等奖30项、国家三等奖44项、省特等奖5项、省一等奖67项、省二等奖110项、省三等奖106项(详见表5-2)。同时组织开展了24个校内竞赛项目,参加人数达10000人次。二是学生踊跃参加教师资格、会计从业资格、软件设计师、平面设计师等各种资格、技能考试,近三届毕业生中分别有53.69%42.93%46.29%的学生取得相应资格技能证书。三是近年来学生参与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P)并获得经费支持346项,600余名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9篇,作品268篇,取得专利授权34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提高。

201348,我校研发的首架固定翼无人机首次试飞成功。固定翼无人机由我校飞行学院师生历时一年自主研发制造。该机采用自动飞行控制技术,集GPS接收机、三轴磁传感器、三轴加速度计、三轴MEMS陀螺、高精度气压计等传感设备于一体,具有较好的飞行稳定性和精确度,并具备定距照相和定时照相功能,适用于环境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

5-2  2013年度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统计表

竞赛名称

国家级特等奖

国家级一等奖

国家级二等奖

国家级三等奖

省级特等奖

省级一等奖

省级二等奖

省级三等奖

省级优秀奖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2

12

0

0

0

0

0

0

0

山东省科技外语大赛

0

0

0

0

1

0

0

1

0

外研社杯英语演讲赛山东赛区复赛

0

0

0

0

0

2

0

0

0

第三届口译大赛山东赛区复赛

0

0

0

0

0

0

1

0

0

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

0

0

0

0

0

2

0

1

0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0

0

3

0

0

5

9

2

0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0

0

1

0

0

0

0

0

0

国家(省)大学生数学竞赛

0

3

5

6

0

9

16

26

0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0

0

0

0

0

5

10

0

0

ITAT电子系统设计团体赛

0

0

8

2

0

0

0

0

0

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

0

0

0

0

0

4

4

14

10

全国大学生测量控制与仪器创新设计大赛

0

0

1

3

0

0

0

0

0

山东省大学生节物理科技创新大赛

0

0

0

0

0

3

4

3

0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0

0

1

1

0

0

0

0

0

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

0

0

0

0

0

7

7

3

1

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中国公开赛

0

4

1

0

0

0

0

0

0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

0

0

0

0

0

0

3

3

1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0

0

0

2

0

0

0

0

0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0

1

2

0

3

6

7

5

0

2013年山东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0

0

0

0

0

2

3

0

0

全国化工设计大赛

0

1

0

0

0

1

0

0

0

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 

0

0

0

0

0

1

4

7

0

中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0

0

0

4

0

5

3

3

0

全国信息技术大赛

0

1

5

13

0

0

0

0

0

山东省生物教学技能大赛

0

0

0

0

0

2

2

2

0

第十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

0

0

0

0

0

0

0

3

0

第十三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测量技能大赛

0

0

0

0

0

0

0

0

1

2013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暨中国大学生健美操体育舞蹈锦标赛

第二名1项,第三名1项,第五名1项,第七名1项,第八名3

2013山东省学生健康活力大赛 

0

0

0

0

0

3

10

4

0

2013年山东省大学生乒乓球比赛

0

0

0

0

0

0

0

0

1

山东省第三届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

0

0

0

0

0

3

8

15

28

中国寿光文化产业博览会视觉艺术大赛

0

0

0

0

0

4

13

9

7

毕昇杯

0

2

2

12

0

0

0

0

0

山东省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

0

0

0

0

0

0

2

3

0

ARM-STM32校园创新大赛

0

0

0

1

0

0

0

0

0

第三届“华文杯”师范生教学大赛

2

3

0

0

0

0

0

0

0

山东省师范学生创业技能大赛

0

0

0

0

0

3

3

2

0

第三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

1

3

1

0

0

0

0

0

0

外研社杯英语写作大赛山东赛区复赛

0

0

0

0

1

0

1

0

0

全国学生运动舞蹈大赛华北分区赛

2项第一名、1项第二名、2项第三名、1项第四名、1项第五名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

0

1

0

0

0

0

0

0

0

(二)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校完善了评教评学工作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师生座谈等方式,广泛收集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生网上评教平均成绩均在94分以上。

(三)就业升学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认真落实一把手工程,形成了党委行政主导,主管部门统筹,系(院)工作为主,全校上下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根据毕业生实际和就业形势,每年出台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完善考评办法,积极创造条件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就业一体化服务,促进了学生全面就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6.77%(详见表5-3)。

5-3  2013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表

专业名称

派遣人数

正式签约人数

考研升学人数

灵活就业人数

初次

就业率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类)

45

33

11

0

97.78%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122

97

24

0

99.18%

公共事业管理

106

68

36

0

98.11%

思想政治教育

65

18

47

0

100.00%

英语(非师范类)

210

127

81

0

99.05%

英语(师范类)

140

104

33

0

97.86%

学前教育

148

110

17

0

85.81%

历史学

23

16

7

0

100.00%

社会工作

38

24

14

0

100.00%

地理科学

55

20

30

5

100.00%

地理信息系统

22

11

10

1

100.00%

统计学

27

21

5

0

96.30%

数学与应用数学

23

14

9

0

100.00%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19

78

40

0

99.16%

物理学

18

10

8

0

100.00%

材料化学

23

14

9

0

100.00%

化学工程与工艺

128

61

66

0

99.22%

应用化学

69

35

31

0

95.65%

生物技术

33

10

17

5

96.97%

生物科学

102

13

68

12

91.1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88

133

53

2

100.00%

通信工程

44

25

19

0

100.00%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212

136

62

2

94.3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72

52

16

0

94.44%

财务管理

457

422

31

0

99.1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5

29

6

0

100.00%

安全工程

51

26

25

0

100.00%

环境工程

46

25

18

0

93.48%

生态学

25

13

11

0

96.00%

舞蹈学

28

28

0

0

100.00%

音乐学(非师范类)

37

32

4

0

97.30%

音乐学(师范类)

109

87

6

3

88.07%

舞蹈学(体育方向)

79

66

8

0

93.67%

体育教育

154

99

49

0

96.10%

艺术设计

165

119

25

15

96.36%

美术学

128

88

22

6

90.63%

飞行技术

111

111

0

0

100.00%

交通运输

45

36

9

0

100.00%

 

合计

3502

2411

927

51

96.77%

学校高度重视考研工作,全面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行业和产业发展趋势以及高层次人才就业前景等情况,鼓励学生通过深造提高自身的素质与水平,引导学生报考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13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29.4%,其中,考取“985高校111人,占考取学生总数的11.1%;考取211高校198人,占考取学生总数的19.9%;考取中科院相关科研院所14人,占考取学生总数的1.4%考研升学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5-4 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单位:人)

总数

政府

机构

事业

单位

企业

部队

灵活

就业

出国

考研升学

参加国家地

方项目就业

其他

3502

36

356

1801

4

51

5

927

33

289

学校积极探索学生培养、就业的新模式,促进高质量就业。通过毕业生追踪调查发现,我校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满意率达到92.7%。优质的毕业生源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许多知名度较高、效益好的用人单位吸纳了我校大量毕业生。我校毕业生在这些就业单位的个人发展空间较大,有良好的发展机会,部分毕业生从车间、基层做起,跨入了中上层乃至高层管理岗位。

六、特色发展

学校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发掘区域资源优势,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弘扬渤海革命老区精神,凝练了“自强不息、守正出奇”的学校精神,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精心培育办学特色,实现了重点突破。

一是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巩固扩大共建成果。坚持“引入、对接、共建、融合”的方针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促进校企深度融合,进一步完善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飞行技术专业按照专业建设融入行业标准、学历教育对接岗位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创建了航空公司、滨州学院、国外航校三位一体、战略式联盟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荣获滨州市市长质量奖,我校飞行学院荣立质量兴市战略集体三等功。以飞行技术专业为先导,化学工程与工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等专业通过校企(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共建专业、课程、教师、教学资源等,与滨化集团、京博控股等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实现了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创业就业、合作科技研发,构建了企业冠名、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习实训,《中国教育报》刊发《滨州学院顶岗置换实现校地双赢》,对我校开展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报道。

二是发挥地缘优势,实现科学研究的重点突破。依托区域、行业和自身优势,精心打造飞行技术和黄河三角洲生态、黄河三角洲文化、孙子文化研究等特色品牌。拥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工业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航空信息技术研发基地、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基地、山东孙子文化产业研发基地等12个省部级创新平台和滨州市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滨州市人文科学研究基地等7个市级创新平台。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52项;获得专利授权280项,取得鉴定成果50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4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80篇;出版学术著作85部。《滨州学院学报》“孙子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多次举办黄河三角洲大讲堂系列学术报告会、孙子文化研究论坛、海峡两岸大学生孙子兵法友谊辩论赛等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

三是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服务地方的重点突破。学校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根据《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与滨州市及各县区相关部门开展对接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围绕地方化工、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方面建设,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其中“化工副产品中有效成分的检测与提纯”项目,研究成果已投入生产应用,实现年产值约4600万元,利润约900万元。围绕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资源,积极探讨区域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开发。2013年,相继完成了滨州市及经济开发区2009-2020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多个项目;协助惠民县人民政府举办孙子文化旅游节,在引领区域文化发展,推动区域文化建设、促进区域文化繁荣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围绕黄蓝“两区”开发建设,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社会重大课题研究,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2013年,相继立项滨州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研究、滨州市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等多个项目。

七、问题与对策

2013年,学校以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工作为契机,多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学校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师资队伍结构、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继续实施“百名博士引进计划”,引进重点建设学科、紧缺专业的博士。建立更加灵活的柔性人才流动机制,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的力度。继续实施“百名博士培养计划”,激励教师攻读与学校学科专业发展需要一致的博士学位。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访学、学科进修、课程进修。加强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打造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二是着力加强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继续推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地)深度融合,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完善培养方案,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与课程内涵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继续推进“学科建设行动计划”,凝炼学科方向,打造学科队伍,创新学科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能力。

三是着力培育办学特色。以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为目标,抢抓“黄蓝”两区开发建设重大机遇,弘扬“自强不息,守正出奇”的学校精神,大力实施特色兴校战略。进一步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培育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2014年,学校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黄蓝”两区开发建设和体制上划省属管理等重大历史机遇,坚定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向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的目标阔步前进!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