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学院2012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新乡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一、学校概况
新乡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豫北历史名城新乡市,学校占地面积1906亩,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四季木秀花馨,景色宜人,办学条件优越。建校60多年来,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为己任,培养了10多万名优秀人才。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全面的质量观、厚重的文化观,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强能,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依照“突出地方性,加强应用性,保持师范性,发展综合性”的办学定位,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特色名校,文化厚校,开放活校”六大战略,积极构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四育人”体系,努力培育“实践育人”特色。以培养“厚基础、宽领域、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大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力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积极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办学声誉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长期以来,学校上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的理念,形成了领导重视、制度健全、政策倾斜、经费保障、服务到位、科研促进、教学凸显的良好局面。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狠抓本科生教育“质量工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实现着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提升水平的重大转型和科学发展。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重视加强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个性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厚基础、宽领域、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以服务新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立足豫北、面向中原、辐射全国。
(二)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依据《新乡学院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管理办法》,努力推进本科专业建设,本科专业实现了较好较快的发展。2012年,学校有本科专业31个,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
新乡学院2012年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修业 年限 |
学科 门类 |
专业类别 |
1 |
02040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经济学 |
非教师教育 |
2 |
040106 |
学前教育 |
四年 |
教育学 |
教师教育 |
3 |
040201 |
体育教育 |
四年 |
教育学 |
教师教育 |
4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文学 |
教师教育 |
5 |
050103 |
对外汉语 |
四年 |
文学 |
教师教育兼非教师教育 |
6 |
050201 |
英语 |
四年 |
文学 |
教师教育兼非教师教育 |
7 |
060101 |
历史学 |
四年 |
历史学 |
教师教育 |
8 |
07010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理学 |
教师教育 |
9 |
070102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理学 |
非教师教育 |
10 |
070201 |
物理学 |
四年 |
理学 |
教师教育 |
11 |
070301 |
化学 |
四年 |
理学 |
教师教育 |
12 |
070402 |
生物技术 |
四年 |
理学 |
非教师教育 |
13 |
071501 |
心理学 |
四年 |
理学 |
教师教育 |
14 |
08030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非教师教育 |
15 |
080302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工学 |
非教师教育 |
16 |
080306 |
车辆工程 |
四年 |
工学 |
非教师教育 |
17 |
071201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非教师教育 |
18 |
08060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非教师教育 |
19 |
080703 |
土木工程 |
四年 |
工学 |
非教师教育 |
20 |
080704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四年 |
工学 |
非教师教育 |
21 |
081101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工学 |
非教师教育 |
22 |
081102 |
制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非教师教育 |
23 |
081202 |
交通工程 |
四年 |
工学 |
非教师教育 |
24 |
090401 |
园林 |
四年 |
农学 |
非教师教育 |
25 |
110203 |
会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 |
非教师教育 |
26 |
110205 |
人力资源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非教师教育 |
27 |
050401 |
音乐学 |
四年 |
艺术学 |
教师教育 |
28 |
050420 |
广播电视编导 |
四年 |
艺术学 |
非教师教育 |
29 |
050418 |
动画 |
四年 |
艺术学 |
非教师教育 |
30 |
050406 |
美术学 |
四年 |
艺术学 |
教师教育兼非教师教育 |
31 |
050408 |
艺术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非教师教育 |
(三)全日制在校生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2012年,我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3583名,其中本科生 11457名,专科生12126名,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48.6%。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情况
2012年,学校共有招生专业31个,实际录取本科新生4369人,其中外省录取本科新生645人。招生面向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海南、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2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生源质量较往年有较大提高,本科报考率也逐年提高,录取最低分高出省控线的差值有很大提高,如浙江省2012年录取最低分高出省控线64分。从录取平均分来看,全国招生23个省份中有12个省份录取最低分和省控分数线的差值比2011年高。
2012年,河南省艺术类本科专业录取分数线超出省控分数线的差值有很大提高,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音乐类文科专业录取最高142分,录取最低127分,超出省控分数线42分;理科专业录取最高136分,录取最低分117分,超出省控分数线32分。美术类文科专业录取最高272分,录取最低220分,超出省控分数线35分;理科专业录取最高246分,录取最低207分,超出省控分数线22分。编导类文科专业录取最高169分,录取最低150分,超出省控分数线20分;理科专业录取最高163分,录取最低133分,超出省控分数线3分。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学校有专任教师11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358人,占师资队伍总数的32.5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678人,占师资队伍总数的61.6%,40岁以下青年教师硕士化率近80%。师资队伍构成详见下表:
新乡学院2012年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一览表
类别 |
教师数量 |
总计 |
1100 |
其中:女 性 |
565 |
双师型 |
142 |
具有行业背景 |
47 |
职称 |
教 授 |
75 |
副 教 授 |
283 |
讲 师 |
477 |
助 教 |
252 |
无职称 |
13 |
学位 |
博士 |
47 |
硕士 |
678 |
学士 |
345 |
无学位 |
30 |
年龄 |
35岁及以下 |
598 |
36~45岁 |
242 |
46~55岁 |
220 |
56岁及以上 |
40 |
学缘 |
本校 |
0 |
外校(境内) |
1078 |
外校(境外) |
22 |
2012年,学校继续积极推进“师资培训工程”,努力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修订《新乡学院教师培训管理规定》等办法,建立教师进修、访学反馈机制。2012年,学校又派出169名教师到到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参加进修、访学等各类培训学习,实现了学校升本五年内“千名教师培训计划”的目标。
学校注重教师学术能力的培养。学校制定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的有关制度,开展教授、博士论坛等校内学术报告,学术交流效果明显增强。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聘请了12位高水平专家为我校兼职教授。2012年,又举办学术讲座和报告132场,实现了学校升本五年内“千场学术报告”的目标。
学校重视中青年教师培育和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学校以本科生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群)为建设平台,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促进教学水平提高。2012年,学校有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24人;先后建成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等3个省级教学团队。
(二)生师比
师资队伍中专任教师1100人,生师比为1:19.7。
(三)本科生课程主讲教师及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本科生课程主讲教师共607人,均符合岗位资格,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6人,占5.9%;副高级职称166人,占27.3%;中级职称405人,占66.7%。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工作中,学校将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对高职称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48.6%,教授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为4%。
(四)教学经费投入
近年来学校逐年加大对本科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了教学经费的稳步增长,教学条件大为改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有力地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2012年,我校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319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101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110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880万元。
(五)教学基本条件
2012年,我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1.教学用房
学校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为335591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为69900平方米,学校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为14.2平方米,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为2.96平方米。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12038.01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5025.7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1095.29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占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比例为10.01%。
3.图书
学校馆藏图书共160万册,生均图书67册。当年新增图书7.2万册,年生均进书量为3册。期刊1482种,报纸104份;电子图书49万种,电子期刊8000种,续订和新增合计3种全文期刊数据库,16个其它各类专业数据库,首次引进了SIE、EI等高水平数据库,进一步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当年文献资源购置费为221.54万元,并建设了一站式资源检索平台,加入了“CALIS”和“NSTL”,为读者免费全文文献传递,全方位满足全校师生获取各类科技文献信息。
4.信息资源
学校校园网信息化应用系统涵盖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服务师生、院系、管理部门等的各类信息系统,覆盖全校用户,能做到信息共享、业务联动和服务整合。学校计入固定资产的PC服务器127台;计入固定资产的学生用计算机4539台,计入固定资产的教师用计算机700台;全校网络接口(布线的网络接入点)总数6747个,网络覆盖整个教学区、办公区、学生宿舍区及家属区,校园网出口总带宽1034M,其中接入教育网带宽34M,接入公网带宽4000M,校园网出口总带宽平均利用率为70%。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为适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及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学校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结合学校的现有资源与办学实际,科学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方案,开展专业诊断,推进专业结构与布局持续优化。
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推进专业建设,构建起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体系。建立科学的专业进退机制,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提升和改造传统专业,优先发展和扶持新兴专业,重点建设和培育特色专业,稳步增加本科专业,主动精简专科专业。建立开放的专业建设体系,吸纳校外80多位企业、行业、政府管理部门和兄弟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突出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
注重培育优势专业,突出专业特色,专业内涵不断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已遴选培育校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会计学4个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汉语言文学被批准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二)课程建设
学校科学设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全面构建了由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方向类课程、通识选修类课程四个逐层递进的课程体系。2012年,学校开设了2148门课程,其中本科培养计划内课程1052门。
学校制定了《新乡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已建设34门校级精品课程,材料力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现代汉语、学前教育原理等4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逐年丰富。
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强化了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建设,加强人文社科及自然科技类素质课程建设,开设了130余门公共选修课,进一步满足了广大学生不同的知识需求。为促进课程质量提升,建立了课程认证制度,对全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进行了合格认证,已认证53门合格课程。加强网络课程建设,申报了2门省级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积极推进与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心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语言文化类课程建设,推进了国家级语言文字示范校的建设工作。
(三)教材建设
2012年,学校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以及《新乡学院教材管理办法》,优先选用近3年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省部级规划教材和重点教材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或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优秀教材,各专业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教材的比例达到70%以上。学校鼓励学术水平比较高、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编著反映办学特色的教学用书,出版专著教材共62部。
(四)实践教学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拓展,构建起了由“基本技能与基本素质培养模块”、“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培养模块”、“创新精神与综合能力培养模块”等组成的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大了实践学分和选修课学分的比例,实践课的学分文科占25%以上,理工科占30%以上;选修课学分,各专业占总学分25%以上。2012年,学校积极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制定《新乡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目前,我校共有实习实训基地115个。学校加强指导与考核,提高实习实训效果。
(五)毕业论文(设计)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先后出台了《新乡学院学术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等指导意见和规范文件,严格设定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撰写、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等程序,确保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2012年,学校参加毕业论文(设计)人数共计2199人,选题类型分布较为合理,最终成绩中的优良比例分别占8.32%和46.16%,中等和及格分别占到33.42%和11.46%。
(六)学生创业创新教育
为进一步规范创新创业的各项工作,学校先后制定了《新乡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新乡学院创业基地项目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规定。2010年出台的《新乡学院实践育人实施办法》即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了实践育人学分管理体系。同时将创新创业工作列入院系就业工作考评指标体系,通过这些制度的制订和实施,规范了创新创业活动,调动了师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已经建立健全了公共必修课、选修课、课外实践指导三个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大学生创业基础”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安排16个学时,制订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组织编写了《大学生创业基础》教材。学校还外聘了5名具有丰富创业经验和科学管理经验的企业家,担任大学生创业项目校外指导师,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学校将创业教育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并逐年加大资金投入。目前用于就业创业工作的经费每年达80余万元。其中,专门用于资助学生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创业基金每年20万。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18个,同时积极引进社会资金,解决学生项目融资难的问题。
学校高度重视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现有面积200平方米,分为项目经营办公区、互联网创业区和管理办公室三个区。已有3500余名在校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有53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孵化了一批学生创业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涌现出了郭尧、张晓锋、郝志华等创业先进典型学生代表。
五、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其根本是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学校领导致力于本科教学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学校质量保障体系。
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2012年是学校迎接201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关键一年。在5月12日召开的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动员大会上,杨宏志院长提出学校要“以迎评为契机,科学谋划,加快建设,提升质量,务求实效,确保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2012年,学校进一步完善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四育人”体系,着力培育实践育人特色。2009年杨宏志院长主持的《构建“四育人”体系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获得省级教改立项。2012年,实践育人工作向纵深发展。3月15日—4月10日,教务处组织团委、学生处、科研处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职能部门及23个教学单位,开展2010级在校生实践育人成绩的认定与审核工作。2010级全体学生参加军事实践、劳动实践、社会实践、德育实践、科技实践等十大项实践育人项目,共申请项目总133205人次。
校领导继续着力于本科教学工作的研究。4月28日,经河南省教育厅专家组评审,吴中副院长主持的《地方院校实践教学多维架构的建设研究与实践》,郭爱先副院长主持的《地方本科院校教师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校高教所刘晔所长主持的《基于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研究》等3个项目获河南省教改立项。
(二)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建设
学校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有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等机构,有专兼职教学质量保障工作人员,有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并依据标准进行了评估检查和反馈。2012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整体运行良好,成效显著。
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2012年,修订了《新乡学院教学效果评价暂行办法》,与之前制定的《新乡学院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新乡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条例(试行)》、《新乡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新乡学院干部、教师听课制度》、《新乡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等教学管理文件互相补充,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备。还制定了《新乡学院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法》,构建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学校现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常规教学检查制度、领导干部听课制度、督导委工作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等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常规教学检查是全面、动态地监督教学运行过程,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常规教学检查一般包括学期开学教学秩序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工作检查等。2012年常规教学检查增加了新的内容,除了同行评教、学生评教、教学秩序检查等内容外,根据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对教学各环节进行了自我评估检查。具体对教学活动及其资料归档情况、教研活动及其记录教学管理规范化情况、人才培养方案的规范化及其执行情况、毕业论文(设计)情况、学生成绩管理、执行教学管理制度情况(停调课记录、教学检查记录、违纪师生记录、学籍异动处理材料等)、实习、实验资料、校企结合相关材料和其他反映教学质量的学生英语等级通过率、计算机等级通过率、考研通过率、学士学位授予情况进行了评估,对评估结果及时进行了反馈。
领导干部深入课堂听课。领导干部听课强化了管理育人和服务教学的意识,加强了教学监督和调研,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12年,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人均听课8学时,其他校党政领导人均听课4学时,教务处负责人人均听课8学时;主管教学的院(系部)领导人均听课16学时,院(系部)其他领导和教学秘书人均听课4学时。
学校建立校、院(系)两级督导制度,由教学经验丰富和学术水平高的专家教授组成教学督导工作组,对本科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2012年,督导委工作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质量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做好教育教学督导工作。据统计,本学年督导委成员共听课671人次,覆盖本学年上课教师的78%。
学生信息员工作成效显著。教学信息员由教务处在全日制学生中聘任,每班聘任1人,按照《新乡学院学生教学信息员管理条例》开展工作,负责向教务处提供教与学两方面的相关信息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2012年,共收集教学日志近万份,有效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实际,并召开学生信息员座谈会6次。
(三)本科教学基本状态信息
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切实发挥数据库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为了做好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工作,学校建立了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相关制度,成立了工作小组,不仅注重对数据采集过程的管理,还注重对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认真完善本科教学数据库分析报告,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2012年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人数2185人,获取学士学位人数为2128人,应届毕业生毕业率99.45%,学位授予率为96.86%。
(二)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校通过召开座谈会和网上评教等形式,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的满意度。2012学年,学校对课堂教学(不含公共选修课)进行了学生评教,占该学年开课总数的99%以上。根据评价结果分析,理论课优秀等级占99.36%,良好等级0.64%,良好以下无;实践教学优秀等级占99.74%,良好等级0.26%,良好以下无。从结果分析,学生对授课教师整体满意,课堂教学效果良好;从近三年数据比较来看,评教分数逐年提高,说明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逐年提高。
(三)应届本科生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2年本科生考研录取人数为21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4.4%。其中考上“211”及其以上高校的应届本科生有75人,占考研录取人数的35.7%;普通高校研究生的应届本科生135人,占考研录取人数的64.3%。
(四)应届本科生就业情况
2012年,学校11个本科专业有毕业生,分别是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共有本科毕业生1619人,一次就业率为76.65%,年终就业率为96.04%。
(五)体质测试达标率
学校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体质健康达标测试,2012年我校本科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为80.58%。
(六)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我校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在同类院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多年来,我校一直重视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跟踪调查,利用举办春季就业双选会、小型专场招聘会的机会分别对参会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样本量1200个。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予以充分的肯定,体现了我校较高的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优良素质。此外,还有大批毕业生已经走向单位重要岗位,发挥了骨干作用,他们以吃苦耐劳的精神、扎实的专业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七、特色发展
特色是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与个性风貌的体现,是提高学校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培育特色,以特色参与竞争、以特色谋求发展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立足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类特色”,加强对同类型、同水平大学的分析比较,突出培育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优势。
(一)突出地方性特色
坚持“以服务新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立足豫北、面向中原、辐射全国”的服务定位,深入扎实地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了解新乡、豫北、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依据调查结果,加强与企业、行业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联系,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应的动态开放的学科专业建设体系,形成特色化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文化、教育、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依据调查结果,加强产学研结合,抓住地方龙头产业,瞄准地方经济热点,以解决地方经济建设急需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主,以区域主导产业为科研突破口,超前规划,不断创新科研课题,找准办学特色支撑项目,明确创新团队主攻方向,积极开展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研究,成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依靠力量。
(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学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新乡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趋势,超前规划专业结构,进行专业建设,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深化“四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育人”特色。加大专业实践力度,鼓励和支持各院系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特色化实践,丰富实践育人的内容,拓展实践育人的途径;通过设立专业模拟实验室、密切与兄弟院校、企业(行业)、科研院所的联系、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扎实深入的专业实践。提高各类综合实践的质量与水平,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办学特色的形成需要历史的积淀,亦需要审时度势的创建。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继承优良办学传统,借鉴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整合优势资源,逐步形成层次多样的办学特色体系。通过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凝炼教育、教学特色;加快二级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扩大办学自主权,形成各具亮点的学科和专业特色;在学科研究方向遴选、学术平台搭建、学术队伍建设,深度开展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发展科研特色;在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信息化特色;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以大学精神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特色。建立健全特色建设项目培育的遴选、立项、建设、考核及激励与保障机制,以项目带动促进特色形成;定期进行自我评价、社会评价,明确办学特色的创建状况、成效、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加强宣传,显示亮点,提高师生与社会对办学特色的认同度,推进办学特色健康发展,以特色增强竞争力,以特色赢得发展空间。
八、存在问题及对策
学校一直把培养“厚基础、宽领域、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并已初步形成了办学特色。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特色鲜明、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大学的建设目标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未来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将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改革: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
存在的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部分专业落实力度不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途径认识不到位,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比较薄弱。
主要原因: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从对应用型内涵的认识到实践需要一个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方案,更体现在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应用型的师资队伍结构。深层次的校地对接、校企合作项目还有待加强。
主要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和途径的研究,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合作教育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校地对接、校企合作力度。
(二)教学保障条件方面
存在问题:教学设施配套不够完善,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都需要进一步改善。
主要原因:作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校升本初期,由于新校区建设债务沉重,资金困难,在学校硬件建设方面投入不足。
主要措施:学校已启动图书馆大楼、实验实训大楼、艺术楼的建设,强化仪器设备、科研平台等基础办学条件建设。
(三)师资队伍方面
存在问题:随着学校的发展,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和整体综合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
主要原因:学校成立以来,通过“师资培训工程”、“硕士化工程”和“干部培训工程”极大的提升了师资队伍水平,但队伍建设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对于年龄、学历、学缘等结构的优化需要时间周期。
主要措施:继续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加大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学缘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专家学者、教授参与本科教学的积极性,制定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有系统、有组织地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方面
存在问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意识不够强,部分院系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不够高,服务的项目载体较少。
主要原因: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主要受到两个条件的制约,一方面是服务主体(教师)的意识问题或能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服务客体(地方行业企业)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了解是否深入或合作意愿问题。
主要对策:学校继续坚持“以服务新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 立足豫北、面向中原、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定位,加大“校地对接、校企合作”力度,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大学科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