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乡 学 院
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5年11月)
新乡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太行公立新乡师范学校,已有66年文脉赓续的办学历史,拥有底蕴丰厚的大学文化。
学校位于中原城市群“十字”核心区重要城市豫北历史文化名城新乡市,北望太行,南滨黄河,山水秀美,风景醉人;西贴平原博物院、城市新中心,牧野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东临京港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校园静处与广达八方瞬息可变。
学校环境优雅,校园占地面积115万余平方米(1730.6亩),校舍面积近70万平方米,校园内四季常青,三季花香,人与自然,变奏和鸣。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电教大楼、学生公寓和标准的运动场馆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亿多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46万多册、电子图书100余万种、电子期刊12000余种,有先进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
学校现设有4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历史学、农学等10个学科门类,专业设置与地方行业、企业需求契合度为100%。现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校级重点学科,有2个省级工程创新研发实验室、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会计学、土木工程等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化学、广播电视编导、化学工程与工艺、会计学、物理学、心理学等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提供了根本保证。学校现有教职工1245人,其中专任教师97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3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专任教师768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等国家级荣誉称号6人,有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省级荣誉称号43人。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起“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四育人”体系,形成了实践育人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实践育人工作进行了报道。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多项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得奖项300余项。其中,音乐剧《让理想飞翔》在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表演类国家级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坚持派专家、教师赴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先后与英国东伦敦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博士山TAFE学院、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等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联合培养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升本以来,学校秉持“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校训,树立“以人为本,厚德强能,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坚持走“开放办学、合作办学、错位办学、因地制宜办学”之路,致力于构建“人本化、开放式、合作型、求错位、接地气”的办学模式,实施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特色名校、文化厚校、开放活校”六大战略,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
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高校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等20余项荣誉称号。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014年是新乡学院迎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一年。一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建工作方针,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改善了师资与教学条件,加强了内涵建设,完善了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014年10月新乡学院顺利接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专家组的评估验收,学校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牢固确立本科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以迎评为契机,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和服务定位,完善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机制,有效地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一)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校立足于地方新升本科院校的校情,把学校定位放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全局中去思考,把学校发展放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去谋划,确定了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学校办学实际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办学类型定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创造条件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加强应用型学科建设,形成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服务面向定位: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立足新乡、面向中原、辐射全国。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发展目标定位:到2020年,建成在国内有影响、业界有地位、办学有特色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校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专业建设导向,紧紧围绕新乡市“一谷五基地”[1]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以及其它传统优势产业加强专业建设。2014年,学校有22个教学院(系、部),举办38个本科专业(见表1-1),较2013年增加3个。38个本科专业中,工学类10个、理学类6个、艺术学类6个、文学类5个、管理学类4个、教育学类3个、经济学类1个、法学类1个、历史学类1个、农学类1个。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专业布局与新乡市企(行)业的契合度达到100%,构建起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初具地方特色的专业体系。
表1-1 2014年新乡学院本科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序号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修业年限 |
学科门类 |
1 |
08020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工学 |
2 |
080203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工学 |
3 |
080207 |
车辆工程 |
四年 |
工学 |
4 |
080714T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5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工学 |
6 |
081001 |
土木工程 |
四年 |
工学 |
7 |
081002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工学 |
8 |
081301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工学 |
9 |
081302 |
制药工程 |
四年 |
工学 |
10 |
081802 |
交通工程 |
四年 |
工学 |
11 |
07010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理学 |
12 |
070102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理学 |
13 |
070201 |
物理学 |
四年 |
理学 |
14 |
070301 |
化学 |
四年 |
理学 |
15 |
071002 |
生物技术 |
四年 |
理学 |
16 |
071101 |
心理学 |
四年 |
理学 |
17 |
130202 |
音乐学 |
四年 |
艺术学 |
18 |
130305 |
广播电视编导 |
四年 |
艺术学 |
19 |
130310 |
动画 |
四年 |
艺术学 |
20 |
130401 |
美术学 |
四年 |
艺术学 |
21 |
130502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22 |
130503 |
环境设计 |
四年 |
艺术学 |
23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文学 |
24 |
050103 |
汉语国际教育 |
四年 |
文学 |
25 |
050107T |
秘书学 |
四年 |
文学 |
26 |
050201 |
英语 |
四年 |
文学 |
27 |
050301 |
新闻学 |
四年 |
文学 |
28 |
120203K |
会计学 |
四年 |
管理学 |
29 |
120206 |
人力资源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30 |
120601 |
物流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31 |
120801 |
电子商务 |
四年 |
管理学 |
32 |
040106 |
学前教育 |
四年 |
教育学 |
33 |
040107 |
小学教育 |
四年 |
教育学 |
34 |
040201 |
体育教育 |
四年 |
教育学 |
35 |
02040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经济学 |
36 |
030302 |
社会工作 |
四年 |
法学 |
37 |
060101 |
历史学 |
四年 |
历史学 |
38 |
090502 |
园林 |
四年 |
农学 |
图1-1 2014年新乡学院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图
(三)在校生情况
2014年,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0816人,其中本科生15125人,较2013年增加1523人,专科生5691名,较2013年减少3705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72.7%,较2013年提高了13.6个百分点。
表1-2 2014年新乡学院本科生规模及增长率
类别 |
2013年 (人) |
2014年 (人) |
年增长率(%) |
本科生 |
13602 |
15125 |
11.20 |
图1-2 2014年新乡学院全日制在校生层次结构图
(四)本科生生源情况
立足学校定位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对新乡市企业、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 2014年新乡学院增加本科专业招生计划,缩减专科专业招生计划。2014年我校普通本科共录取新生4670人,生源质量及新生报到率再上台阶,文、理科本科二批省内录取分数线分别高出省控线6分、11分,新生报到率达到97.07%。
二、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办学之基、竞争之本、发展之要,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出台了一系列培养、引进、稳定人才的政策,坚持引培并重、多措并举,不断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新乡学院初步建立了一支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结构渐趋合理的教师队伍。
(一)结构与数量
2014年,学校师资队伍有1126人,其中专任教师94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经历的双师型教师219人,占专任教师的23.22%,其中具有行业背景的教师31人,占双师型教师的14.16%。
学校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见表2-1和图2-1。
表2-1 新乡学院2014年师资队伍职称、学位、年龄分布表
|
总 计 |
职称 |
学位 |
年龄 |
教 授 |
副 教 授 |
讲 师 |
助 教 |
无 职 称 |
博士 |
硕士 |
学士 |
无学位 |
35以下 |
36-45 |
46-55 |
56以上 |
数量 |
1126 |
81 |
255 |
518 |
220 |
52 |
66 |
792 |
210 |
58 |
581 |
294 |
208 |
43 |
比例 (%) |
100 |
7.1 |
22.4 |
45.5 |
19.3 |
4.6 |
5.8 |
69.6 |
18.5 |
5.1 |
51.1 |
25.8 |
18.3 |
3.8 |
图2-1 新乡学院2014年师资队伍职称、学位、年龄分布图
学校专任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见表2-2。
表2-2 新乡学院2014年专任教师队伍结构表
学历 结构 |
博士 |
硕士 |
学士 |
其他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60 |
6.36 |
663 |
70.31 |
173 |
18.35 |
47 |
4.98 |
职称 结构 |
正高级 |
副高级 |
中级 |
初级及其他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67 |
7.10 |
240 |
25.45 |
458 |
48.57 |
178 |
18.88 |
年龄 结构 |
35岁以下 |
36-45岁 |
46-55岁 |
55岁以上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451 |
47.83 |
276 |
29.27 |
182 |
19.30 |
34 |
3.60 |
学缘 结构 |
省内高校 |
省外高校 |
国(境)外高校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人数 |
比例(%) |
498 |
52.81 |
423 |
44.86 |
22 |
2.33 |
|
|
|
|
|
|
|
|
|
|
(二)教师队伍建设
2014年,学校继续实施“师资培训工程”“干部培训工程”“博士培养与引进计划”“千人次到企(行)业实践锻炼计划”,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突出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2014年,学校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新乡学院教师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6期,335人次参加了培训。派出近200人次教师到新乡市企业、行业实践锻炼,占专任教师数量的23%。组织开展教师“主题沙龙”活动8次,促进了教师之间沟通与交流,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采用外聘、项目共建等形式共享校外高水平人才,加大专业带头人培养力度,加大对创新团队和青年拔尖人才的支持力度,稳定了高层次人才队伍。省级科技团队取得突破,王选年教授申报的“河南省多肽生物技术与动物疫病免疫检测创新型科技团队”被评为2014年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学校的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学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师具有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从严执教,遵守学术道德的职业操守,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学校组织开展了庆祝第30个教师节系列活动,宣传、表彰了一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先进典型,弘扬了正气,提升了师德水平。
(三)生师比
2014年,学校有专任教师943人,另有外聘教师236人,折合教师数1061人;全日制学生20816人,函授学生2003人,折合在校生21016人,学校生师比为19.81:1,达到了国家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基本满足了本科教学的需要。
(四)本科生课程主讲教师及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2014-2015学年,本科生课程主讲教师共1042人,其中教授41人,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48.8%,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为3.5%。
三、教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1153746.85平方米(1730.6亩),均为学校产权,其中绿化用地341907.57平方米(512.9亩)。学校十分重视教学基本设施建设,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力度,教学用房、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校园网、运动场地等教学基本设施能够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为本科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始终坚持经费优先投入教学,教学经费逐年增长,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逐年增加,有效地保障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2014年学校教育经费总额38929.65万元,教学经费总额8047.11万元,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总额达到4212.4万元,教学日常支出占经常性预算教育事业拨款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15.86%;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089.29元。
(二)教学用房
2014年,学校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为191811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为9.21平方米,实验室面积为50099.43平方米,生均实验室面积为2.18平方米。学校有室外运动场面积100313.45平方米,室内体育场馆面积9293.7平方米,主要场馆包括400米塑胶跑道标准田径场2个、室外篮球场25个、排球场12个、网球场8个、羽毛球场9个、乒乓球台40个、体适能训练房1个、健美操房1个、武术房1个、瑜伽房1个。室内外运动场全部对学生免费开放,开放程度和利用率高。学校正在建设的5.8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将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
(三)实验室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2014年,学校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市厅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新乡市重点实验室2个,共有实验室和实验中心37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研究中心和实验中心7个),下设实验分室191个(其中开放实验室15个)。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009万元,生均6665.87元,其中10万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97台件,总值2309万元。按照“服务教学,整体优化,资源共享,高效使用”的原则,结合专业分布,不断优化实验室布局;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逐步提高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充分保障实验教学有效开展。
学校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2014年申报了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和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项目,获得1300万元支持。
表3-1 新乡学院近三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及生均值
项 目 年 度 |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
折合在校生数(人) |
生均值 (元/人) |
当年新增值 (万元) |
新增值所 占比例(%) |
2012 |
10786.59 |
23953 |
4503.23 |
1074.65 |
9.96 |
2013 |
12301.20 |
23370 |
5263.67 |
1514.61 |
12.31 |
2014 |
14009.00 |
21016 |
6665.87 |
1707.80 |
12.19 |
图3-1 新乡学院近三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及当年新增值
(四)图书资料
2014年,学校馆藏图书共143.92万册,生均图书68.48册。当年新增图书11.26万册,年生均进书量为5.36册。期刊1416种,电子图书100.62万种,电子期刊12023种,续订和新增36个数据库。
表3-2 新乡学院近三年生均图书和生均年进书量
项 目 年 度 |
馆藏纸质图书数(万册) |
折合在校生数(人) |
生均纸质 图书数(册) |
年进纸质数图书(万册) |
生均年进书量(册) |
2012 |
121.35 |
23953 |
50.66 |
4.07 |
1.70 |
2013 |
132.66 |
23370 |
56.77 |
11.31 |
4.84 |
2014 |
143.92 |
21016 |
68.48 |
11.26 |
5.36 |
图3-2 新乡学院近三年图书资源经费投入情况
表3-3 新乡学院近几年数字资源建设情况
项 目 年 度 |
数据库(种) |
电子图书(万种) |
2011 |
17 |
49 |
2012 |
19 |
56.17 |
2013 |
24 |
68.30 |
2014 |
36 |
100.62 |
(五)信息资源及其应用
学校遵循“依据需求,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的原则,不断加强校园网基础设施及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园网有教育科研网和中国联通两个出口,总带宽达到4034兆,数据信息点6747个,网络存储空间110TB。所有楼宇全部接入校园网,实现教学区、办公区、学生宿舍区和家属区校园网全覆盖,楼宇之间千兆互联,百兆到用户桌面。学校建有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资产管理等12个网络应用系统及校园一卡通系统。正在建设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将集成现有的应用系统,基本实现教学、科研、管理的网络化与数字化,建成后校园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2014年,学校网站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门户网站”。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2014年,学校有22个教学院(系、部),举办38个本科专业。38个本科专业中,工学类10个、理学类6个、艺术学类6个、文学类5个、管理学类4个、教育学类3个、经济学类1个、法学类1个、历史学类1个、农学类1个。初步形成了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土木工程、会计学等专业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汉语言文学、化学、会计学、广播电视编导、心理学、物理学等专业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表4-1 新乡学院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一览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级别 |
所属部门 |
负责人 |
获得时间 |
1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省级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陈改荣 |
2012年 |
2 |
汉语言文学 |
省级 |
文学院 |
袁蕾 |
2012年 |
3 |
化学 |
省级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陈改荣 |
2013年 |
4 |
会计学 |
省级 |
商学院 |
马光华 |
2013年 |
5 |
广播电视编导 |
省级 |
新闻传播学院 |
祁晓霞 |
2013年 |
6 |
心理学 |
省级 |
教育科学学院 |
杜丽娟 |
2014年 |
7 |
物理学 |
省级 |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
程素君 |
2014年 |
表4-2 新乡学院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一览表
序号 |
专业名称 |
级别 |
所属部门 |
负责人 |
获得时间 |
1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省级 |
机电工程学院 |
刘莉莉 |
2009年 |
2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省级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陈改荣 |
2010年 |
3 |
生物技术 |
省级 |
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
李慧 |
2011年 |
4 |
会计学 |
省级 |
商学院 |
马光华 |
2012年 |
5 |
土木工程 |
省级 |
土木工程与建筑系 |
夏锦红 |
2013年 |
2014年,学校立足自身定位和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凸显专业体系的地方性和应用性特征,构建起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体系。
新乡市的六大战略支撑产业是制冷、生物与新医药、电池及新型电池材料、特色装备制造、煤化工、汽车及零部件,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我们设置有9个专业为六大战略支撑产业培养相应人才。
表4-3新乡学院专业设置与新乡市战略产业对接关系表
序号 |
新乡市战略支撑产业 |
新乡学院相应专业设置 |
1 |
制冷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2 |
生物与新医药 |
生物技术、制药工程 |
3 |
电池及新型电池材料 |
化学、物理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
4 |
特色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
5 |
煤化工 |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 |
6 |
汽车及零部件 |
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
学校加强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学习,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一体化设计,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新乡学院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在教师教育专业探索并推广U-S模式,与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对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进行四年全程“双校双导师”合作培养。在理工类专业探索并推广U-P模式,推进专业与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等。
学校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进一步健全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扩大学生受益范围。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以业界为主导进行人才培养,与地方、企业行业建立长期、稳定、互动、有效的合作关系,切实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学校拟定《新乡学院201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以下特色:一是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构成的课程体系结构;二是坚持“精讲多练,学以致用”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实践学分比例;三是明确专业核心课程,构建特色“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四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课程建设。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和优势产业,联合共建一批专业特色选修课程,突出地方特色。着力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增设专业美育选修课程;五是增设创新创业选修课程,通过“平台+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六是建设一批文理渗透、理工结合的优质开放课程,促进学科专业间的资源共享。引进建设一批优质网络课程,提高选修课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1.优化课程体系
学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为基本要求,构建了“一主线、三平台、多模块”的课程体系。“一主线”: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三平台”:通识教育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多模块”:思想政治理论模块、素质教育模块、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和实践育人模块等模块。课程体系突出核心课程建设,大力夯实必修课程,积极开发建设选修课程。目前建成理论课程1908门,其中必修课程964门、选修课程944门。课程类型结构方面,专业课程1248门,专业基础课程559门,通识教育课程101门。在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中建成专业核心课程401门。
2.积极打造精品课程。
学校制定了《新乡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新乡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按照“规划科学,突出应用,严格建设,确保质量,注重实效”的原则,分校级优质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四个层次推进课程建设。目前,共建成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52门。
3.大力推动网络课程
学校大力推动网络课程建设,通过将教学中的教材、教案、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过程及学习方式、作业及考试(考核)题库、实习、实验等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形成教学课件或网络课程库的教学信息化过程。网络教学将这些网络课程整合到网络教学平台上,通过计算机通讯技术奖这些网络课程传输到各个计算机终端,提供给同学们自主、交互、互动式的学习。
学校出台了《新乡学院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对于网络辅助教学课程的范围、建设内容、平台建设与管理进行规定,并实施一系列激励措施,积极提高广大老师开设网络课程的积极性,现已建成网络课程352门,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4.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合理选择适用教材
学校建立了教学大纲审查论证机制,重视教学大纲的制定和管理,严格要求教师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编写教学大纲,定期检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保证教学大纲落实到位。根据社会需求及人才培养需要及时修订教学大纲,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新乡学院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教材选用制度,保证优质教材进入课堂,确保教材选用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编写具有校本特色的教材。2014学年,学校使用的教材中有728门为规划教材,213门为自编教材。
(四)教学改革
1.考核方式改革
学校制定了《新乡学院课程考核管理规定》,结合课程特点和课程教学目标,改革考核方式,由结果考核向学习过程考核转变。采取笔试(闭卷、开卷或开闭卷结合)、口试、实践操作等方式或者多种方式兼用的考核方式,加强过程考核,合理体现作业、课堂讨论、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课堂表现等平时成绩的比重。
2.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继续推进学分制改革,完善学分制下的选课制度,使学生全面掌握学分制下的选课、修课要求和方式。改革教学方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资助优秀教学改革项目。通过开展全员听课、教研室互评互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精彩一课”等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加强实践教学
学校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学分(学时)。增强实验教学的工程意识,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实验开发和设计力度,积极探索跨专业实验课和综合性实训课的开发,扩大学生受益覆盖面(见表4-4)。大力推进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建设,制定建设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在新乡市建立了36个实践教学示范基地。进一步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实验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素质,鼓励授课教师参与实验指导,密切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继续深入实施实践育人“十个一”工程,我校“井冈情·中国梦”社会实践团队从全国25万支团队中脱颖而出,获201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过程指导和监控,注重“真题真做”,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在社会实践中完成比例达到50%以上。
序号 |
中心名称 |
级别 |
所属部门 |
负责人 |
获得时间 |
1 |
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 |
机电工程学院 |
刘莉莉 |
2010年 |
2 |
化工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陈改荣 |
2011年 |
3 |
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 |
生命科学与技术系 |
李慧 |
2012年 |
4 |
基础物理实验中心 |
省级 |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
梁彦天 |
2013年 |
表4-4 新乡学院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览表
(六)创新创业教育教育
1.创新教育与成果
学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制定了《新乡学院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奖励暂行办法》、《新乡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搭建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平台,鼓励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2014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各类竞赛,取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31项,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奖11项,文艺、体育竞赛奖76项(见表4-5)。
表4-5新乡学院2014年学生创新教育情况统计表
项目 |
数量 |
1.学科竞赛获奖(项) |
国家级 |
11 |
省部级 |
20 |
2.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 |
国家级 |
2 |
省部级 |
9 |
3.文艺、体育竞赛获奖(项) |
国家级 |
39 |
省部级 |
37 |
4.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篇) |
29 |
5.学生发表作品数(篇、册) |
1 |
2.创业教育与实践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引领和促进作用。较早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配套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引入河南省大学生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和创业担保贷款,引入当地创业企业精英企业家,组建大学生创业专家指导团,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场地设施、融资服务、经营咨询等多方面的指导服务,努力形成大学生创业项目起步阶段全方位的孵化服务。2008年以来,新乡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从无到有,从最早的50平米,发展到现在1500平方米,项目经营所需的基本设施一应俱全。最新30000平方米综合性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产业园区正在规划论证。所有这些条件,将为我校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良好的支持和鼓励,并带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关注就业、勇于实践。
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指导服务工作以来,创新创业实践取得丰硕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带动了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业道路。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对于我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要求和全国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政策导向,以新乡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平台,整合学校、政府、社会等方面的资源,大力培育大学生创业典型项目,使各专业门类都有创新创业的典型代表。2014年学校获得了“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多项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得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扶持专项资金、大学生创业引领资金的支持。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
1.领导班子重视教学,深入基层指导教学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定期召开首届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制定了《新乡学院关于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教学中心地位和本科教育主体地位。学校建立了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门研究教学的制度,坚持把教学工作作为党政会议的重要议事内容,党委会每学期、校长办公会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教学工作。坚持实施校领导联系教学院(系、部)制度、听课制度、检查教学制度、现场办公制度等,随时了解教学工作动态,及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指导教学工作开展。校领导坚持深入教学一线开展调研,为研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建议。
2.制度体系保障教学,管理服务围绕教学
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规章制度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坚持期初、期中、期末进行教学检查,促进教学规范管理、有序运行。强化服务教学意识,围绕教学需求,推进管理服务改革,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各职能部门职责明确,工作流程规范,服务效率高,师生办事方便快捷。构建了融入学教育、学业指导、心理辅导、困难资助、职业规划与指导、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等为一体的学生指导服务体系。
3.经费优先投入教学,政策措施支持教学
学校在资金分配使用上坚持优先投入教学,确保教学经费逐年增长;在人才引进、评优评先、职称评聘、进修学习、津贴分配等方面,坚持向教学一线倾斜。开展教学技能大赛和“精彩一课”活动,制定了表彰和奖励教学先进典型的制度,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统筹建设科研、教研项目经费配套资助及成果奖励的政策制度,加大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的扶持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2014年7月,学校设立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主要负责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的组织与实施,基本实现了“管、办、评”分离。9月,学校党委会通过了《新乡学院关于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标志着新乡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初步建立。该体系由质量决策与指挥系统、质量目标与标准系统、教学组织与实施系统、条件支持与保障系统、质量管理与监控系统、质量评估与信息系统、质量分析与反馈系统等7项子系统组成。
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套具有自我约束、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能力,符合学校实际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涉及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具有多回路、多闭环、环中有环、环环相扣的特征。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正常运行,是进行动态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自我评价的首要条件,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三)日常教学监控及运行
学校建立了校系两级督导听课制度、教师同行听课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通过教学院(系、部)自监控、教务处组织专家监控、反馈监控结果、督促整改等环节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通过各院(系、部)自评、学校组织专家评价、反馈评价结果、限期改进存在问题等环节对课程试卷质量、实验教学质量、实习教学质量等进行监控;开展学期初、期中、期末常规教学检查,确保各个阶段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学校利用教育部评估中心提供的《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2.0版)平台,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进行全面地采集。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育部教发[2004]2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文件,对学校所采集的本科教学状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新乡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已经达到教育部两文件对新建本科院校所规定的各项标准,但是对照教育部组织的审核评估标准,尚需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投入和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的提升。校领导高度关注学校的本科教学数据状态,在《新乡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列入重点加强建设的任务项。
(五)教学评估情况
1.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入校考察评估
2014年是新乡学院的评估年。2014年10月13日至10月16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一行11人,对新乡学院进行了现场全面考察。专家组依据《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和《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在认真审阅《新乡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听取汇报、深度访谈、座谈走访、调阅资料、随堂听课、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评估,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整体状况
通过考察,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在以下九个方面,对学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真抓实干,富有改革创新精神。二是学校办学定位合理,办学思路清晰,发展愿望强烈。三是学校以评促建工作力度大,效果好。四是学校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提高服务贡献度。五是河南省教育厅和新乡市委市政府重视和支持新乡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六是学校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七是学校坚持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八是学校突出实践育人,形成了育人特色。九是学校突出以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服务。
2.积极开展校内评估工作
学校通过组织专家集中评估、各院(系、部)自评估等方式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院系教学工作等进行评估。2014年9月,学校对22个有毕业生的本科专业进行了专业评估,对800余门本科课程进行了评估,对重点建设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改革项目等进行了评估验收。2014年下半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河南省教育厅开展的艺术专业评估、体育专业评估等专项评估。
六、本科生学习效果
(一)加强体育美育教育,培育优良学风
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创新竞赛活动,举办了新乡学院第三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打造活动精品,形成活动品牌,扩大活动的学生参与面,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专业能力。加强美育课程建设,开展美育教育研究,打造具有新乡学院特色的美育教育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4月16日—18日,成功举办了全校第七届运动会;9月23日成功举办“新乡学院首届体育文化节”;12月16日举办了2014年冬季长跑比赛。在河南省第十四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健身健美操大赛上,我校健美操队获得业余组一等奖。5月22日—26日在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大学生组跆拳道比赛中,我校跆拳道队获得本科组团体第一名,取得2金3铜的成绩,学校荣获河南省高校跆拳道推广突出贡献奖。9月22日—26日在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学生组健美操比赛中,我校健美操队获甲组大众五级第五名、乙组规定徒手第六名、规定器械第六名、自选徒手第七名、大众六级第五名,同时,我校还被授予精神文明奖,全省共有6所高校获此荣誉。新乡学院代表队在河南省体育运动赛场上屡获佳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也将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进一步繁荣。
(二)学生学习效果
1.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2014年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总数2969人,实际毕业人数2949人,应届毕业生毕业率99.33%;获取学士学位人数为2891人,学位授予率为97.37%。
2.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校通过召开座谈会和网上评教等形式,了解掌握学生学习的满意度。2014学年,学校对全校课堂教学进行了学生评教。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优秀等级占99.05%,良好等级0.95%。从结果分析,学生对授课教师整体满意,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2014学年,学校对300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51份。调查结果显示,92.1%的被调查学生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感到满意,大部分学生学习情绪稳定,自我效能感适度,对自我与社会关系评价适中,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感到满意,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感到愉快。
3.应届本科生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4年本科生考研录取人数为400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3.47%。其中考上“211”及其以上高校的应届本科生有182人,占考研录取人数的45.5%。
4.应届本科生就业情况
2014年,学校22个本科专业有毕业生,共有本科毕业生2969人,初次就业率90.25%,年终就业率为94.6%。
5.体质测试达标率
学校按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印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办法》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体质健康达标测试,2014年我校本科生体质测试达标率为86%。
七、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特色
1.紧密围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调整设置专业
学校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结合新乡市“一谷五基地”六大战略支撑产业以及其他传统优势产业,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邀请地方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设置论证,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现有38个本科专业与新乡市企业行业结构高度吻合。
2.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实践课时所占比例文科不低于总学时的30%,理工科不低于总课时的35%,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业界培养“上手快、用得上、可持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开办了“华兰班”、“心连心班”、“电池班”、“伯马班”、“奥康班”等,实行订单培养,为企业培养上千名优秀人才。积极开展校地合作,与新乡市教育局、新乡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合作,探索出特色鲜明的U——S合作育人模式,为新乡市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优秀教师。
3.构建了“四育人”体系,实践育人特色初步形成
学校积极构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四育人”体系,着力培育实践育人特色。成立校院(系)两级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校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实践育人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领导保障。制定《新乡学院实践育人实施方案》,明确了实践育人的目标,设计了由教学实践、生产实践等十类实践育人项目构成的实践育人内容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实践育人模块,把十类实践育人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打造实践育人平台,不断深化实践育人工作。学校实践育人特色较为显著,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4年,学校的办学取得了明显进步,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教学管理更加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校顺利地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并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专家的一致好评。但与高水平本科院校相比,我校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问题如下:
1.高层次人才集聚难度大
原因:一是学校地处非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受办学体制影响,学校的福利待遇和驻新乡市高校、全省同类高校相比偏低,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导致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稳定难度大。二是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平台建设滞后,科研条件有限,个人发展空间不足,给高层次的人才引进和稳定也带来一定困难。三是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学科研团队培养的长效机制未建立起来,高层次人才的内部培养则需要一定周期。
措施:一是争取政府、社会更多的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加大科研平台建设投入,加快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建设进度,打造更多更好的高层次科研平台,为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二是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把人才引进工作重点放在急需的学科专业带头人、高层次人才以及学术骨干的引进上;三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实行“专人专议”、“专人专策”,完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科研项目配套经费等优惠政策;四是进一步改善教学科研环境,提升学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2.产学研结合的局面尚未全面形成
原因:一是学校与社会各界合作交流的渠道不畅,难以及时全面掌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类合作需求信息,响应社会需求不及时,无法充分利用办学资源提供为社会进行有效的服务。二是政府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缺乏成熟的校地、校企对接机制。
措施:一是积极创造条件,与新乡市政府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争取新乡市政府出台促进新乡学院与新乡市企(行)业加强合作的制度、计划和政策,同时加大对产学研合作工作资金的投入,为学校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加大与新乡市政府各局委以及市辖区县政府的合作,争取与对方建立干部交流任职、教师挂职工作等制度,促进双方人员交流任职,搭建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为学校引进更多的办学资源,促进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发起成立驻新高校与企(行)业产学研合作的联盟,打造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高层次平台,探索学校与政府、学校与企(行)业沟通的有效途径;四是构建“政府主导型”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四位一体互动共赢的合作机制,在政府、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间形成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